江苏印刷价格联盟

这家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印刷大佬,烟包、酒包、印铁、纸浆模塑全都干,曾高居百强第四,一年能赚多少钱?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今天要说的这家印刷厂很特别。说低调吧,它在圈内很有名;说高调吧,它又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。说是国企吧,它在香港注册;说是港资企业吧,。

这家印刷厂就是:永发印务有限公司。永发的大名,三好同学早有耳闻,因为它一度相当牛气。2011年的百强榜上,永发位居第四,2010年销售额高达23.88亿元。

那一年百强榜榜首还是当纳利,销售额也不过31.97亿元;最近两年风头正盛的裕同、合兴,当时的销售额分别只有16.09亿元、15.21亿元,排行第10、11位。

然而,随后这些年,永发貌似人间蒸发了。不仅在榜单上再未露面,连报道也难得一见。三好同学难免好奇:它躲哪去了?于是,就在网上扒了扒。

这一扒才知道:永发比已知的还要不一般。比如,成立于1913年,迄今已有105年的历史,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。

再比如,它隶属于一家港股上市公司: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(简称“上实控股”)。上实控股又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上海实业(集团)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。所以,永发看上去是港资企业,其实是货真价实的国企。

这个上实控股相当了得。除了印刷,做的都是“大生意”:收费公路,京沪、沪昆、沪渝高速的上海段都归它,杭州湾大桥也有股份;水务,貌似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有业务;房地产,住宅、酒店、商用物业全都干;烟草,大名鼎鼎的南洋烟草公司在它旗下。

在上实控股的企业架构中,永发与南洋烟草同属“消费品”业务板块。所以,永发以烟包闻名,还是有来由的。

当然了,永发早就不局限于烟包了,而是横跨烟包、酒包、金属包装、纸浆模塑、特种纸、热转印膜等多个细分市场。

国内比永发大的印刷厂也有,但产品跨度像它这么大的却不多。接下来,就扒一扒这家有名又低调的百年印刷大厂。

少见的百年印刷大厂

永发的历史始于1913年的香港,其创始人是港商梁耀卿。

从官网给出的信息看,创业7年后,永发在香港有了自建的厂房;创业12年后,在新加坡设立了子公司;又过了3年,在苏门答腊设立了代理店。仔细想想,那时候的老板真不简单,通讯、交通远不像今天这么方便,就能把生意做到海外去现在,咱们要出去为啥还这么难?

永发在内地的第一家工厂开在广西梧州,那是1929年;1948年,又在广州设立子公司并自建分厂。据说,永发当时已成为雄视南中国地区的印刷业翘楚。1949年后,永发在内地的工厂公私合营,在海外则继续发展。
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永发在内地重新活跃,从烟包入手进行布局,并在1996年上实控股成立后,成为它的第一批成员企业。

经过近20多年的纵横捭阖,永发已经发展成为总部位于香港,业务遍及广东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江西多个省份,体量可观的大型印刷集团。

永发的“大”体现在几方面:

一是业务跨度大。前面已经说过,除了名声在外的烟包,永发还涉足酒包、药包、金属包装、纸浆模塑、热转印膜、贸易等多种业务、多个市场。

永发在药包方面也曾涉猎很深。比如,上市药包企业环球印务,在2001年成立时其实名叫“西安永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”,永发占股40%。2007年,西安永发进行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环球印务,永发是发起人之一,占股35%。直到2009年,永发才将其持有的环球印务股份,转让给一家投资公司。

二来旗下公司多。官网显示,永发旗下全资或合资公司多达16家。

其中,烟包业务板块有5家,包括:永发香港、永发东莞、浙江荣丰纸业、四川科美纸业和济南泉永。浙江荣丰、四川科美名字像是造纸厂,主要产品其实是烟用接装纸,算是烟包中的细分门类。

酒包业务板块有两家:永发四川和都江堰永发。四川是白酒大省,拥有五粮液、郎酒、泸州老酒、金六福、剑南春等响当当的白酒品牌,做酒包自然有基础。

纸浆模塑业务板块有4家:永发(上海)模塑、永发(河南)模塑、永发(江苏)模塑、青岛永发模塑。纸浆模塑主要用作缓冲包装材料,是永发自2014年开始新增的一块业务。

永发的企业架构

此外,还有从事金属包装的永发冠乔,据说是香港年产量最大的制罐厂;从事创意设计的永发印艺,位于深圳,于2012年收购而来;从事贸易及供应链业务的上海申实、Rypax,后者是一家位于香港从事纸浆模塑包装贸易的公司;还有一家被归为“其他印刷”的浙江永成,主要生产热转印膜。

三来是销售规模大。前面说了,永发曾高居百强榜第四,2010年营收高达23.88亿元。现在怎么样呢?现在小了很多,但在圈内仍算是大佬级企业。

2017年,永发营业额为14.16亿港元,净利润1.28亿港元,分别约合人民币12.26亿元、1.11亿元。

有老板可能要问了:别人都是越做越大,永发为什么越做越小?这是有原因的。

不断求变的永发

三好同学扒了扒上实控股2008-2017年的年报,里面关于印刷业务的论述不多,但看得出来:在这十年里,永发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业务调整与转型,营业额的波动便与此有关。

如下图所示,2010年,永发正处于近十年营业额的最高点。此前一年,其营业额为19.95亿港元;此后一年,为17.68亿港元,与2010年均有不小的差距。实际上,2010年是这十年间,永发唯一一个营业额破20亿港元的年份。

2008-2017年永发营业额情况(单位:亿港元)

为什么会这样?部分原因在于:永发旗下原来有一家造纸厂:河北永新纸业。2009年,河北永新30万吨A级箱板纸生产线达产达标,成为永发2010年营业额暴涨的重要推手。

2011年5月,永发以5.64亿元的价格,将其持有的河北永新78.13%的股权全部出手。由此,当年其营业额暴跌37.96%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可是还有问题:永发为什么要卖掉刚刚开始发力的造纸厂?年报中的解释很简单:集中资源专注发展毛利相对较高的印刷包装业务。这倒容易理解:与印刷厂比,造纸厂的毛利一般都不高。

可毛利率不高的造纸行业成长出了玖龙这样的巨头企业,并一度把张茵推上全国首富的位置。而毛利率相对更好的印刷圈,迄今还没谁进得了全国企业500强。行业与行业的差别,就是这么耐人寻味。

说来,永发与玖龙也算有点渊源,因为接手河北永新控股权的正是玖龙。

跑得有点远,继续说永发。过去十年中,2008年对永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。从2007年年中开始,上实控股便筹划分拆永发独立上市。

2008年初,万事俱备,连股票代码都有了。可国际金融危机已然风声鹤唳,资本市场形势急剧恶化,永发的上市计划被无限期搁置。

因此,可以说: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永发的发展路径。三好同学不由又要发感慨:做企业,看似各位老板都运筹帷幄,很多时候其实也身不由己。

上市未果的永发,决心集中资源拓展印刷业务。2009年底,合资成立永发冠乔,拓展金属包装市场,2011年便成为香港制罐市场老大。

2012年,出售了河北永新的永发,营业额降至近十年的谷底,只有10.29亿港元。当年,永发转让了成都永发70%的股权,年报显示出手的主要是土地,印刷主业则在迁厂后继续经营;收购了深圳森一品牌包装策划公司,这就是现在的永发印艺。同时,永发还启动转让其持有的烟包企业浙江天外30%的股权,这笔交易最终于2013年完成。

走过略显平淡的2013年,永发在2014年抛出了一个“大动作”,通过收购切入纸浆模塑市场,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。当年,永发实现营收额11.41亿港元。

2015年,永发继续在纸浆模塑领域大力布局,先后在山东青岛、河南滑县、江苏姜堰建立了生产基地,形成了纸浆模塑业务现有的区域格局。

纸浆模塑业务的发力,帮助永发扛过了2016年烟包市场的“寒冬”,以及2017年原辅材料价格的暴涨。这两年,永发的营业额分别为12.17亿港元、14.16亿港元,连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。

持续求变的永发,在2016年确立了新老业务“双轮驱动,转型发展”的战略目标。其中,新业务便是指“以跨国公司为客户的高端精品纸浆模塑包装”。

在2017年年报中,永发表示:纸浆模塑业务“在短短三年间已成为百年永发战略转型的新动能和增长发展新引擎”。

百年老店的养成“秘诀”

过去十年,永发的转型求变令人眼花缭乱。归纳一下或许会更清晰:自2008年以来,上市未果的永发在巩固烟包、酒包等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,卖掉了低毛利的造纸厂,成立了主营金属包装的永发冠乔,最大的动作则是拓展了纸浆模塑业务,并籍此与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开展合作。

作为百年老店、圈内大佬,永发为什么要不断求变?原因很多,有一个不容忽视: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。

三好同学觉得,上实控股历年年报对永发面对市场形势的描述,简直就是一部极简版的印刷市场变迁史。那么,这十年间,印刷市场发生了什么?永发又经历了什么?

2008年,国际金融危机爆发,全球经济萎缩,市场需求放缓。当年,永发净利润大跌44%,上市计划无奈搁浅。

2009年,箱板纸价格急剧下跌,原材料库存出现积压,导致河北永新上半年出现亏损,直到8月才有所好转。或许,这正是促使永发决定出售河北永新的主要原因。

问题是,如果永发2008年上市成功,它还会冒着营业额大跌的风险,出售造纸业务么?

2012年,联营公司浙江天外出现利润下滑。永发当断立断,年底即签订协议出售天外30%的股权。

2013年,永发主营的烟包、酒包业务面临挑战。年报中说:国内高档烟包、酒包市场出现萎缩。不少老板应该都有感觉:近年来,烟酒、挂历,甚至部分快消品等印刷业的下游行业,出现了一波深度调整,起点正是2013年。

所以,再来一个假设:如果没有传统业务面临的压力,永发或许就不会从2014年开始大力布局纸浆模塑业务。

2015年,“来自国内烟包、酒包行业政策性的影响和招标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”,使永发的传统业务继续承压,销售出现下滑。作为应对,永发加快布局纸浆模塑业务。

近两年的情况,各位老板都很熟悉了。2016年,烟包行业受烟标改版、烟草行业去库存影响,陷入深度调整,永发同样无法置身事外。

2017年,“纸板和纸板箱等原辅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行”,永发也感受到了冲击,但纸浆模塑业务的发力保证了其营收的增长。同时,白酒市场的回暖在永发的业绩中也得到了体现,其酒包业务实现了增长。

扒完永发近十年走过的历程,三好同学突然有了一点领悟:搞印刷也好,做其他生意也罢,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市场、自我调整的过程。成本涨了,就勒紧腰带过日子;既有市场萎缩了,就要寻求新的增长点;有的业务实在玩不转,不想玩了,卖掉也不错。

只不过,大多数圈内企业都没有永发那样坚实的后盾,也就很难像它一样大开大合:从卖掉箱板纸业务,到切入纸浆模塑业务,永发只用了四五年时间。但因应市场变化,及时主动进行调整的道理,对多数老板都适用。

目前看,永发的调整在营收层面已初见成效。2012-2017年,其营业额基本实现持续上涨,只在2015年出现小幅波动。

在利润层面呢?2008-2017年,永发的净利润基本稳定在1亿-2亿港元之间。2011年、2012年之所以达到3.20亿港元、2.91亿港元,是因为出售河北永新、成都永发股权分别获得1.62亿港元、1.72亿港元的出售利润。2013年净利润达到1.81亿元,也有出售浙江天外股权的贡献。

2008-2017年永发净利润情况(单位:亿港元)

近三年,永发的净利润相当稳定,年报给出的数字均是1.28亿港元。看上去,并没有随营业额的增长而增长,但在当前的印刷市场形势下,已经算是不错了。各位老板说呢?

说得大一点:根据市场形势变化,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、战术,或许正是永发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成功秘诀。

今天的话题基本说完了。当老板、搞企业,又有谁不想做成百年老店呢?所以,各位老板就继续努力吧!相机而动,因时而变,而不必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。

版权所有,转载务必获取授权

精彩文章推荐:

与万昌比肩!这家低调的标签印刷厂将工厂开到了法国、波兰、比利时。及它一年能赚多少钱?

虎彩“变法”:整合按需印书、个性化影像业务,成立俩独立运营子公司。及印刷企业转型创新为什么这么难?

这些少人关注的新三板印刷厂,净利润大涨超四成。及为什么说2017年行业回暖的真相,也许找到了?

这个超级印刷买家,一举托起两家30亿+的印刷大佬:左手纸箱,右手软包。及有一家不会跑的超级客户有多爽?

52家新三板印刷厂净利大跌超预期!印刷电商、转型明星成下滑推手,难道创新转型真是“坑”?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