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功课
学书法少走弯路,
我们一直在努力!
审稿✎黑土 编辑✎清一 校对✎白云
手机拍摄,快速容易,就是效果差强人意
书法作品的拍摄效果,无论是放到网上,还是用来印刷出书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我看到很多的书画家对这一点不够重视,或者不知道该拍成什么样的水平为佳。很多人会把书画作品的拍摄和编辑外包给印刷厂和文印中心来做。最后做成的书法集,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差强人意,但是已不能更改,非常可惜。质量绝佳好的书法集是一定能够增益书法家作者的层次和品味的,可以像给作者换了一个面目一样。不好的拍摄质量,导致书法集的效果又闷又肉,没有把一幅幅好作品展现出来,反而糟蹋了作者的心血。书画家们,岂不慎哉!
好好的作品,拍成这样死的心都有
书法作品的拍摄,是使作品完全完美展示给观者的第一基础。我们平时也会把拍摄效果不好的书法图片轻易略过,或者认为该作者水平就不行。
书法拍摄的要求有三:
一要细节纤毫毕现。书法的好处全在细节。从细节里看飞白看笔势,看节奏看韵律。没有细节的书法作品图片,看了让人痛苦。在拍摄的过程中,不管是手机还是单反,必须用三脚架,拍摄时的焦点,一定要对实再拍。
二是光线均匀。很多人用手机或者单反拍摄一幅作品,往往一半光亮一半有点阴暗。原因是用光有问题,或者使用闪光灯不当。如果倚赖后期电脑处理,作品底部阴暗的部分提亮,则整体作品效果失真。
三要不变形失真。书法作品不管几尺,都是横平竖直的方形,如果拍摄时镜头稍微不垂直于纸面,则四角就不是平行的,作品的字迹就会有些变形(这点没有书家可以容忍)。
这幅大名鼎鼎的田楷,如果托好了画心,这个方向的光线和照度是可以的
书法作品在拍摄之前,必须是托裱好的。否则还是不要拍摄了。(我见过许多名家作品没托裱就拍摄了,效果如同地摊上江湖书法家伪造的一样,毫无品格可言,泯然众人矣)画心的托裱实际上并不难,书法家完全可以自己完成,小瓠和荣宝斋的师傅学过一年,把画心喷湿润像绸子一样,再用平板玻璃压平干透即可。
拍成这个样子,是普遍现象,后期实际上也无法脱胎换骨
一幅好的书法拍摄图片,应该是清晰,光线均匀,墨色墨气完整,宣纸纹路不消失。看图片像看原作一样有冲击力。很多拍摄者在拍书法的时候,错误的认为书法以外的宣纸部分是空白,在后期就把空白宣纸处全部挖掉,这是特别坑人的举动。
宣纸的空白处并不是纯白的,而是有一定密度的,它和书法字的黑色,互为映衬,书法的计白当黑就是如此,我们肉眼看原作时,宣纸给予眼睛是反射光线也不是刺眼的纯白,而是柔和的极浅灰色。在把空白处处理成纯白的过程中,无形中加深了书法字的黑度,所以看上去很生硬刺目,不和谐。作者的个性被改变了。(历史书法字也不是纯黑的,而是墨分五色的,谁把书法搞成纯黑的谁该打)。
光线就是一切,找好角度是对付光线的最强法宝
说了这么多,题主问用手机拍摄自己的书法作品的技法,综合上面所述,小瓠归纳如下:
除了要用三脚架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用光了。所以拍摄的方法有灯具就用灯具。灯具可以是家里的各种灯。全部拿来用上,比如台灯,落地灯,顶灯吊灯,全打开。尽量挪动到作品周围。
拍摄的时间最好不要是一早晚,此时光线不明不暗,室内灯光也跟不上,手机作为智能测光的设备,它会认为这个时候天还是亮的,所以光圈开得不大,作品拍出来就灰蒙蒙的,作品也不会太清晰。
拍摄的位置,普通的画室或者书房,自然光线一般也不太好,所以把白墙清理一块出来,把作品固定在墙壁上,有利于手机和作品的最大垂直度。此面白墙不要正对着窗户,因为拍摄时会有拍摄者的身影。
在无法增多更多光源的前提下,可以找几块纯彩色像宣纸,KT板,泡沫板之类,放在主要光源的对面当做反光板。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不生硬,比较柔和。
一幅好的拍摄,应该是这样的,没有太明亮,也没有太黑暗的地方,没有细节的损失,也没有增加的东西
另外拍摄完毕以后,一定要后期处理,把作品的四周裁切整齐,作品整体提亮一些,作品上可能有的墨点,灰尘等等需要去除,越干净品味越明显。印章的红色也需要加强——不建议用手机软件修饰,往往失真。十几年磨炼的作品,应该对它负责,可以找一个图文中心看着他们处理。原则上处理的程度,越轻越好。
后期处理过度的拍摄
像自媒体书法作者,如果经常拍摄作品的,建议买两个大指数电子闪光灯,左右各一个,用手机上的闪光灯引燃用来拍摄,效果胜于自然光百倍。后期修整也省事不少。
最后再说一句,如果用于印刷书法集的作品,手机拍摄是完全不能用的。除了质量因素以外,就是图片尺寸太小。我们目视图片几百k就够用,但是印刷的图片文件几百兆才够用。书法作品,包括篆刻作品,看上去就是黑白与红色,在印刷时可是大有讲究。即使是印章上的那个红,配色不对,效果也大相径庭。印刷书画集,印刷厂只了解印刷部分,拍摄处只懂拍摄部分,分开是不行的,要么拍摄者懂印刷,要么印刷者懂书画。(不同的纸张,印刷相同的书法,效果高低也非常不同)
【延伸阅读】
如何攻克难写的单字?
学草为啥绕不过《书谱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