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印刷价格联盟

为什么说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印刷业?看这家业务遍及全球的印刷大佬,利润率究竟有多高?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
这是一家拥有48年历史、5500多名员工,在广州、深圳、韶关、苏州以及马来西亚都有工厂,业务遍及全球的港资印刷企业。

这家企业便是:星光集团有限公司。

低调的印刷大佬

星光集团这样量级的企业,行业自然早有耳闻。只不过,由于以做外单为主,星光在圈内相对低调。

低调归低调,星光集团的体量确实很不错。比如,在截止2017年3月的财年(简称“2017财年”,后面以此类推,请各位老板留心)里,星光实现营收14.46亿港元,约合人民币12.37亿元。这样的营收水平足以保证其在百强榜前30名以内占据一个位置,但它貌似从未上过榜。所以,这是一家有特点、有个性的企业。

星光集团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。在其2017财年的营收中,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只有3.31亿港元,占比22.86%;来自美国的最多,达4.64亿港元,占比32.07%;来自欧洲的介于中美之间,为3.77亿港元,占比26.07%;来自东南亚的为2.29亿港元,占比15.82%;还有4598.1万港元,占比3.18%的营收,来自其他地区。

星光集团营收的区域结构

星光集团强大的海外订单获取能力,源于其遍布全球主要国家的营销网络。2017财年年报显示,星光集团在美国的纽约、旧金山,欧洲的伦敦、巴黎、法兰克福,日本的东京,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以及新加坡都有营销代表办事处。

当然了,星光集团的生产基地主要都在国内:星光印刷(深圳)有限公司、星光印刷(苏州)有限公司、广州星光环保中心有限公司、韶关科艺创意工业有限公司,唯一的海外基地位于马来西亚。

也就是说,星光集团是典型的外向型印刷企业:利用国内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,形成核心竞争力,进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开疆拓土、获取订单。

这种玩法在1990年前后进入内地的港资印刷企业中十分常见,是一种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。除了星光,雅图仕、鸿兴、金杯等都是从这一模式中走出的大佬级企业。

在外向型的运作模式下,不管是星光,还是圈内其他企业,拿到的基本上都是工艺复杂,需要较多手工劳动的订单。比如,星光的主要产品包括:儿童图书(立体书)、贺卡、玩具包装、化妆品包装、洋酒包装等。道理很简单:靠机器就能干、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,在哪做成本都差不了太多,没必要不远万里从欧美拿到国内来做。

由于需要的手工劳动多,外向型印刷企业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:用人多。高峰期的星光员工数曾超万人,这几年少了不少,到2017年9月底还有5500多人。另外一家大佬雅图仕高峰期员工数曾超2万人,到2016年还有约1.15万人。

大佬们的用工数为什么下降得这么快?想来各位老板都很清楚:降得不快,别说赚钱,活下去恐怕都不容易。

星光集团成立于1970年。据说,创业初期只有1个工人、1台二手印刷机。星光的创始人林光如是一个有故事的人。他十几岁从内地到香港打拼,在一家印刷厂做学徒,后来才开创自己的事业。

在林光如的经营下,星光集团发展很快。到1978年,便斥资从德国、日本引进全新的印刷设备,在当年尚以二手机为主的香港印刷圈震动一时。

星光集团最初的发展便很国际化。1990年,在新加坡成立星光印刷(远东)有限公司;1993年,又成立了星光印刷(马来西亚)有限公司。

不过,星光集团真正开始腾飞,还是离不开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布局:1992年,成立深圳公司,1994年成立广州公司,2002年成立苏州公司,2003年成立韶关公司。

星光集团在内地布局的这10来年,也正是外向型企业的“黄金时代”。几乎在同一时期,雅图仕实现了从80余人初创,。

星光集团的近20年

身为外向型印刷企业的佼佼者,星光集团在圈内却并不算活跃。翻看历年百强榜,雅图仕几乎年年都在,鸿兴也多次上榜,而星光貌似从未现身。

行事低调的星光集团,却有着清醒的资本意识。它早在1993年便在港交所挂牌上市,迄今已有整整25年。

从星光集团1999财年以来的年报,为大家了解这家印刷大佬的成长史提供了难得的素材。

从1999-2017财年年报看,星光集团在高速成长了十几年后,在最近几年似乎进入了盘整期。

先来看一下资产情况。1999-2011财年星光集团的股东权益(净资产)保持了持续、稳步上涨,由1.10亿港元增至5.83亿港元,13年间增长428.25%。

随后,星光股东权益的波动明显加剧:2012财年同比下滑4.80%,降至5.55亿港元;2013财年微幅回升至5.61亿港元,紧跟着连续两年下滑,2015财年为5.37亿港元;2016财年同比增长9.85%,升至5.90亿港元;2017财年再度下跌7.79%,降至5.44亿港元。

星光集团的净资产情况(单位:亿港元)

再来看营收。过去近20年间,星光集团的营收同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稳定上升期。1999-2009年财年,星光的营收由3.91亿港元,升至13.03亿港元,11年间增长了233.61%。期间,除了2002财年出现小幅波动,其余年份均实现了向上增长。

相对股东权益,星光集团营收的波动来得稍早一些。2010财年,其营收同比下跌9.27%,降至11.83亿港元。年报显示,这主要是受欧美市场波动引起的。各位老板都知道,当时的欧美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“阵痛期”。

2011财年、2012财年,星光集团的营收大起又大落,前一年暴增30.66%,达到15.45亿港元,后一年又下滑12.01%,降至13.60亿港元。

随后,星光迎来一波历时4年的小阳春,营收逐步增至2016财年的16.20亿港元,创近20年来的新高。2017财年,星光集团营收再度下滑,同比减少10.77%,降至14.46亿港元。

星光集团的营收情况(单位:亿港元)

最后来看盈利情况。相对股东权益、营收,星光集团归属于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(简称“净利润”),波动就大多了。

1999-2017财年,星光集团净利润的高点出现在2016财年,为6811.2万港元;低点出现在1999年,为-7597.8万港元。在此期间,星光集团只有3个财年出现亏损,有16个年份实现盈利,赢率相当高。

在这十几年间,星光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波净利润增长出现在1999-2005财年,持续了6年,净利润由-7597.8万港元增至6280.4万港元。2006财年,星光的净利润同比暴跌50.44%。年报解释,是由“多项不利因素汇成洪流”导致的,具体包括:油价上涨、利率飙升、内地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。

星光集团的净利润情况(单位:亿港元)

此后,星光集团的净利润连续三年回升,于2009财年达到5959.8万港元后,又调头向下连跌三年,2012财年出现2412.5万港元的亏损。

2013-2017财年,星光的净利润低位徘徊,只有2016财年意外创出6811.2万港元的高点。据年报解释,这主要是由于华南工厂推行精益生产,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;自动化及智能机器人系统取得初步效果;水电燃油价格普遍下降等带来的。

被劳动力成本改变的印刷业

星光集团的财报说完了,各位老板怎么看?

自1999财年以来,星光股东权益、营收规模的走势,基本符合印刷圈的大周期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,2008年之前,在加入WTO的刺激下,外向型印刷企业发展神速,规模快速膨胀,可以称得上是“黄金十年”。

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,印刷圈随国内外市场一道出现调整,不少老板都倍感压力。星光集团的调整也基本在这个时点之后到来。

问题是,从净利润来看,星光集团的盈利不仅没有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,还有走低的趋势。这一点从其利润率的变化中,可以看得更清楚。

比如,2016财年,星光的净利润为6811.2万港元,2005财年为6280.4万港元。看上去,2016财年比2005财年赚得多。问题是,2016财年对应的营收是16.20亿港元,利润率为4.20%;2005财年对应的营收是8.51亿港元,利润率为7.38%。

1999-2017财年,星光集团利润率的高点出现在2003财年,为8.56%。2005财年后,其利润率再未超过5%;2011-2017财年,除了令人意外的2016财年,其利润率更是有6年都徘徊在2%以下。

星光集团的利润率情况

为什么在营收增长的同时,星光集团的利润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?

首先,做企业、搞印刷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从星光近十几年的年报看,风调雨顺的年头少,遭遇挑战的年头多。诸如利率高低、汇率变动、油价涨跌、原材料价格走势等等,都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。更不用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,国内外经济令人捉摸不透的走势。

问题是,利率有高就有低,汇率、油价、原材料价格有涨就有跌,一般很难对企业的利润率形成趋势性的影响。

那到底有什么因素可能左右利润率的走势呢?星光集团在多个财年的年报中都提到:中国内地经营成本上升。有时候,用的还是“飙升”,并强调“特别是劳工成本”。

前面已说过,外向型印刷企业接的主要是工艺复杂、手工劳动多的订单,因而用工需求量大,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动也就更为敏感。说白了,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“人口红利”基础上的。

问题是,自2008年以来,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恰恰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16年,国内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7569元,2008年为28898元,2002年为12373元,2016年分别是2008年、2002年的2.34倍、5.46倍。这意味着,假如其他条件都不变,印刷厂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不能实现同步增长,利润率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。

在此期间,星光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呢?其2003财年、2009财年、2017财年的用工数分别是约5000人、8000人、6000人,对应的人均营收分别为12.22万港元、16.29万港元、24.10万港元,2017财年分别是前两个财年的1.97倍、1.48倍。

星光集团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,没跑过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,其利润率的走低是不是好理解一些了?

当然了,劳动力成本走高、利润率走低不是星光独有的问题,而是很多老板度面临的共同挑战。只不过,对用工数量多的外向型企业来说,压力更大一些罢了。

问题是:劳动力成本走高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大趋势,圈内老板还想多赚点怎么办?有一个办法,就像星光集团正在做的一样,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代替一部分人工。为此,星光集团甚至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前海拉斯曼的子公司,开发相关自动化设备。

对大多数老板来说,自然不可能都有星光集团这么大的魄力。而且,自动化也好,智能化也好,最终还是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,如何抉择,也很费心思。

总之,当老板、搞印刷貌似越来越不容易。所以,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!





历史文章精选▼

印刷企业暗管排污,

2018印刷复制“内资”亮剑滚动督查第二季⑩

《伟大复兴——改革开放40周年印刷业辉煌印迹(1978-2018)》“绿色出版行动”战略合作伙伴名单发布

警示 ▏环保局突袭:广东2家造纸厂违规燃煤被逮个正着

2018印刷复制“内资”亮剑滚动督查第二季⑨

长按二维码

关注我们吧!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